《马上作》作者:宋 陆游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 – 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生于北宋末年,成长于动荡岁月,亲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之苦。一生力主抗金,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却屡遭主和派排挤打压,仕途坎坷。陆游诗作题材丰富,涵盖爱国、田园、爱情等,风格多样,既有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豪放之作,也有清新自然、质朴动人的婉约之篇。其诗饱含爱国深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留存诗作九千余首,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二、古诗原文
《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三、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虽难以确切考证,但从其风格和内容推测,应是陆游晚年闲居山阴期间所作。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不思进取,陆游虽心怀壮志,却报国无门,只能闲居故乡。然而,他并未完全沉沦于个人的失意之中,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自然之美,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马上作》便是他在骑马出行途中,被眼前春日美景所触动而写下的。
四、诗词翻译
平坦的小桥和狭窄的小路上,刚刚雨过天晴。淡淡的阳光穿透云层,翠绿的雾气在空气中浮动。杨柳并未将春色完全遮断,一枝红杏探出墙头,格外引人注目。
五、诗词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日郊野图。首句“平桥小陌雨初收”,点明地点是平桥和小路,时间是雨后初晴,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淡日穿云翠霭浮”,进一步渲染了雨后的景象,淡淡的阳光穿透云层,翠绿的雾气在空气中浮动,画面富有层次感和动态美。“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是全诗的精妙之笔。杨柳本应是春色的代表,但诗人却说“杨柳不遮春色断”,意思是杨柳虽多,却无法完全遮断春色,暗示春色无处不在。而“一枝红杏出墙头”,则以点带面,通过一枝红杏的娇艳姿态,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六、诗词深度解读
- 春景描绘中的生机与希望
诗的开篇“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雨后初晴的郊野画卷。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平桥和小路在雨水的洗礼后显得更加干净整洁。淡淡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大地上,翠绿的雾气在空气中缓缓浮动,仿佛给整个世界都披上了一层轻柔的纱衣。这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在陆游所处的时代,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朝廷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然而,诗人却在这看似平常的春日景色中,捕捉到了生机与希望。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即使身处困境,他依然能够从大自然中汲取力量,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 “杨柳不遮春色断”的深层含义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句,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杨柳是春天的象征,它们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给大地增添了一抹绿色。然而,诗人却说杨柳无法遮断春色,这意味着春色是无穷无尽的,它不仅仅存在于杨柳之中,还存在于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是无处不在的,即使我们遭遇了挫折和困难,也不能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陆游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罢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国理想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句诗正是他这种精神的体现,他相信无论处境多么艰难,生活中总会有希望和美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 “一枝红杏出墙头”的艺术魅力
“一枝红杏出墙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最为人所称道的诗句。这一枝红杏,在翠绿的杨柳和淡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动人。它打破了杨柳对春色的“垄断”,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展现了自己的美丽。从艺术角度来看,这句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一枝红杏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它也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联想到墙内可能还有更多的美景等待我们去探索。在情感表达上,这一枝红杏象征着希望和美好,它在困境中依然能够绽放出自己的光彩,给人以鼓舞和力量。陆游在创作这首诗时,或许正是借这一枝红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 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陆游生活在南宋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朝廷的软弱无能和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让他的爱国理想难以实现。然而,他并没有被时代的黑暗所吞噬,而是在自然景色中寻找慰藉和力量。《马上作》这首诗,虽然表面上是在描绘春日景色,但实际上却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渴望国家能够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够实现统一和繁荣。而他自己,虽然报国无门,但依然希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 诗歌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
从审美价值来看,《马上作》具有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的特点。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郊野图,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诗中的色彩搭配也十分巧妙,翠绿的杨柳、淡红的杏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从文化意义来看,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自然被视为一种精神寄托和审美对象,人们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陆游的这首诗正是这种文化传统的体现,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激励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关注自然、热爱生活,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陆游的《马上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很容易陷入消极和迷茫之中。而这首诗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明白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陆游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也通过这首诗得以传承和发扬,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命运,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马上作》是陆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陆游的诗歌创作和他所处的时代,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