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小阁倚秋空》笔记

《感皇恩·小阁倚秋空》作者:宋 陆游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 – 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因坚持抗金主张,屡遭主和派排挤打压。其诗歌题材广泛,涵盖爱国、田园、爱情等诸多方面,风格多样,既有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爱国诗篇,也有清新自然、质朴动人的田园之作。陆游的诗作饱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留存诗作九千余首,是中国文学史上作品数量最多的诗人之一。

二、古诗原文

《感皇恩·小阁倚秋空》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三、写作背景

此词大约创作于陆游晚年闲居山阴期间。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不思进取,陆游空有满腔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他一生多次被贬谪、罢官,历经坎坷,晚年回到故乡山阴,过着闲居生活。然而,他心中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从未熄灭。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登上小阁,面对秋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对归隐生活的无奈向往。

四、诗词翻译

我登上小阁,凭栏倚靠在这秋日的天空之下,小阁下面临近江中小洲。天空中一片孤云,漠漠然还未化作雨。几声新雁的鸣叫,让我回首遥望,不知那杜陵在何处。我空有万里壮心,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呢!
那些高官显位,如黄阁、紫枢,还有筑坛拜将、开府治事的荣耀,都不要怕没有人去做。如今我仔细思量,只有回到故乡这条路了。在石帆山脚下,我有三亩菱田可以耕种。

五、诗词赏析

上阕开篇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点明地点是小阁,时间是秋日,勾勒出开阔而又略带孤寂的画面。“漠漠孤云”象征着词人孤独无依的心境,“未成雨”则暗示其壮志未酬、理想难以实现。“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新雁的叫声引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往昔的回忆,“杜陵”代指长安,象征着收复的失地,词人回首却不知何处,更增添了他的惆怅和无奈。“壮心空万里,人谁许”,直接抒发了词人空有壮志却无人赏识的悲愤。
下阕“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表面上是说那些高官厚禄、功名利禄自有人去追求,实则是词人对朝廷不用贤才的愤懑和讽刺。“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挫折后,词人最终决定归隐故乡,以耕种菱田为生,看似洒脱,实则饱含着无奈和悲哀。

六、诗词深度解读

  1. 秋景中的孤独与壮志
    上阕描绘的秋景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小阁倚秋空”,一个“倚”字,将词人孤独的身影与秋日的天空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下临江渚”,江中小洲在秋日的映照下更显冷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漠漠孤云未成雨”,孤云在天空中飘荡,却始终无法化作雨,就如同词人的壮志,在现实的困境中无法实现。“数声新雁”打破了这份寂静,却也勾起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往昔的回忆。“回首杜陵何处”,杜陵是汉宣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这里借指沦陷的中原地区。词人回首遥望,却不知中原在何处,表达了他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壮心空万里,人谁许”,直抒胸臆,词人空有万里壮心,却无人赏识,无人理解,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2. 功名与归隐的矛盾抉择
    下阕中“黄阁紫枢,筑坛开府”,描绘了高官显位和功名利禄的荣耀。“黄阁”指宰相官署,“紫枢”指枢密院,“筑坛开府”则是指拜将封侯。这些本是许多文人志士梦寐以求的,但词人却说“莫怕功名欠人做”,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和愤懑。这并非是词人真的不在乎功名,而是他对朝廷不用贤才、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和讽刺。在经历了多次挫折后,词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在现实的无奈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归隐故乡。这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石帆山脚下,菱三亩”,描绘了故乡宁静的田园生活,看似美好,却无法掩盖词人内心的痛苦和失落。他曾经怀揣着报国的壮志,如今却只能回到故乡耕种菱田,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
  3. 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悲剧
    陆游生活在南宋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朝廷偏安江南,不思进取,主和派势力强大,打压抗金志士。陆游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奔走呼号,却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但现实却一次次让他失望。《感皇恩·小阁倚秋空》正是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悲剧的写照。词中的孤独、壮志难酬、功名与归隐的矛盾,都是他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体现。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无数像陆游这样的爱国志士,空有满腔热血,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在无奈和痛苦中度过一生。
  4. 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
    这首词在情感表达上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是借景抒情,上阕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如“小阁倚秋空”“漠漠孤云未成雨”等,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其次是直抒胸臆,如“壮心空万里,人谁许”“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等,直接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和想法,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此外,词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高官显位的荣耀与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进行对比,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己内心的痛苦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归隐背后的深层含义
    词人选择归隐故乡,看似是一种超脱和洒脱,实则背后隐藏着深层的含义。一方面,这是他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妥协。在朝廷不用贤才、自己壮志难酬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归隐,以逃避现实的痛苦。另一方面,归隐也是他对自我价值的一种重新审视。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挫折后,他开始意识到,功名利禄并非人生的唯一追求,故乡的宁静生活也许能够让他找到内心的平静。然而,这种归隐并非是真正的放下,他的心中依然牵挂着国家的命运和收复失地的大业。在他的诗词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归隐只是他在无奈之下的一种选择,是他内心痛苦的一种宣泄。
  6. 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陆游的这首《感皇恩·小阁倚秋空》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国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守和无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痛苦和挣扎。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这首词中汲取力量。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关注国家命运,要有担当和责任感。同时,它也让我们明白,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陆游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总之,《感皇恩·小阁倚秋空》是陆游晚年的一首代表作,它深刻地反映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陆游的诗歌创作和他所处的时代,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自己的理想,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