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

《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博,世称“韦苏州”。他出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早年以三卫郎身份侍奉唐玄宗,历经仕途起伏。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他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善于写景抒情,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韦应物的《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便是其众多送别诗中的佳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殷切期望。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

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
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
始从车骑幕,今赴嫖姚军。
契阔晚相遇,草戚遽离群。
悠悠行子远,眇眇川途分。
登高望燕代,日夕生夏云。
司徒拥精甲,誓将除国氛。
儒生幸持斧,可以佐功勋。
无言羽书急,坐阙相思文。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是韦应物为送别友人李侍御益赴幽州幕府所作。李侍御益,唐代诗人,建中四年(783年)中拔萃科,授侍御史。然而,他仕途不顺,长期未能得到重用。在流辈皆居显位时,李侍御益却不得意,遂北游河朔,被幽州刘济辟为从事。韦应物在得知李侍御益即将远赴幽州幕府时,深感友人怀才不遇,遂作此诗以送之。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也流露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期许。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你二十岁时便挥毫泼墨,才华横溢;三十岁时又深入研究典籍,学识渊博。朝廷的征辟文书从五府传来,你的名声已传遍四海。你曾跟随车骑将军的幕府,如今又要奔赴嫖姚将军的军中。我们晚来才得相遇,却又要匆匆离别。你远去的身影渐渐模糊,我们之间的路途也愈发遥远。我登高眺望燕代之地,日夕之间只见夏云缭绕。幽州的司徒拥有精锐的甲士,誓将扫除国家的战乱。你这位儒生有幸手持斧钺,定能辅佐功勋。然而,军情紧急,书信难通,我只能在此默默相思,无法言表。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是一首深情厚谊的送别诗。韦应物在诗中首先回顾了李侍御益的才华和经历,用“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来赞美他的才华横溢和学识渊博;接着用“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来描绘他的名声远扬和仕途的初步成功。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指出李侍御益仕途的不顺和怀才不遇,为后文的送别奠定了情感基调。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韦应物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期许。他用“契阔晚相遇,草戚遽离群”来表达自己对与李侍御益晚来相遇却又要匆匆离别的遗憾;用“悠悠行子远,眇眇川途分”来描绘友人远去的身影和愈发遥远的路途。这些诗句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在诗的后半部分,韦应物将笔触转向了友人即将前往的幽州幕府。他用“登高望燕代,日夕生夏云”来描绘幽州的自然风光和时令特色;用“司徒拥精甲,誓将除国氛”来赞美幽州司徒的英勇和决心;最后用“儒生幸持斧,可以佐功勋”来鼓励友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做出贡献。这些诗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责任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朴素而自然。韦应物通过描绘友人的才华、经历、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期许,展现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同时,他也通过赞美幽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友人所前往之地的向往和祝福。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不仅是一首深情厚谊的送别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和一部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韦应物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首先,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士人的仕途坎坷和怀才不遇。李侍御益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官员,却长期未能得到重用。他的遭遇是唐代众多士人仕途坎坷的一个缩影。韦应物在诗中通过描绘李侍御益的才华和经历,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唐代士人仕途坎坷的感慨。这种感慨不仅是对友人的惋惜,更是对整个时代士人命运的忧虑和反思。

其次,这首诗体现了韦应物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殷切期望。韦应物与李侍御益虽然晚来相遇,但两人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友人即将远赴幽州幕府时,韦应物深感不舍和担忧。他通过描绘友人的才华、经历、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期许,展现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友人的殷切期望。这种期望不仅是对友人的鼓励和支持,更是对友人未来成功的坚定信念和美好祝愿。

再者,这首诗展现了韦应物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责任感。在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韦应物深知国家和平与安宁的重要性。他通过赞美幽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友人所前往之地的向往和祝福;同时,他也通过鼓励友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做出贡献,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责任感。这种关心和责任感不仅是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更是对整个时代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当。

此外,这首诗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韦应物在诗中通过描绘李侍御益的才华和经历,表达了对人生起伏和命运无常的感慨。他深知人生道路充满坎坷和挫折,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这种人生哲理不仅是对友人的鼓励和支持,更是对整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赞美和传承。

最后,这首诗还展现了韦应物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才华。韦应物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善于写景抒情。在《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借景抒情等修辞手法,将友人的才华、经历、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期许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他也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才华不仅使这首诗成为韦应物众多送别诗中的佳作,也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综上所述,《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是一首深情厚谊的送别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和一部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韦应物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责任感,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