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博,世称“韦苏州”。他出身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的世家大族,早年豪纵不羁,后历经仕途波折,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韦应物的诗歌风格恬淡高远,情感真挚深沉,善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便是他写给友人卢少府的一首抒发个人情怀与思念之情的佳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
直方难为进,守此微贱班。
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牍间。
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
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
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
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历经波折,曾任多地官职,期间他深感官场之复杂与艰辛。在一次任职高陵期间,他思念远方的友人卢少府,遂提笔写下此诗。《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不仅表达了韦应物对友人卢少府的深切思念,也透露了他对官场生涯的疲惫与厌倦,以及对退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为人处事正直耿介难以升迁,我只能坚守这卑微的官职。翻开书卷还来不及阅读,就被埋没在繁重的公文之中。战乱与天灾长久地相互践踏,百姓的徭役赋税又怎能得闲。催逼百姓的赋税让我心中悲哀,想要政令宽和又怕给自身带来祸患。我日夜思念着辞官退隐,出门时总是望向故乡的方向。如果你的心意也与我相同,那我们就携手一起归隐吧。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抒怀之作。韦应物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卢少府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官场生涯的疲惫与厌倦,以及对退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联“直方难为进,守此微贱班”,韦应物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为人处事正直耿介却难以升迁的无奈,以及只能坚守这卑微官职的苦涩。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韦应物在仕途上的困境,也透露了他对官场生涯的疲惫与厌倦。
颔联“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牍间”,韦应物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忙碌与疲惫。他翻开书卷还来不及阅读,就被埋没在繁重的公文之中。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韦应物作为官员的繁忙与辛劳,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颈联“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韦应物将笔触转向社会现实,描绘了战乱与天灾长久地相互践踏,百姓的徭役赋税又怎能得闲。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也表达了韦应物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尾联“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韦应物抒发了自己对退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他感到催逼百姓的赋税让自己心中悲哀,想要政令宽和又怕给自身带来祸患。因此,他日夜思念着辞官退隐,出门时总是望向故乡的方向。最后,他表达了对友人卢少府的深切思念,希望如果对方心意与自己相同,就携手一起归隐吧。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韦应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困境与疲惫,表达了对友人卢少府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退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语言简洁朴素,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哲理,给人以强烈的共鸣与启迪。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抒怀之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人生感悟的诗篇。通过深入解读诗中的意象、情感与思想内涵,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韦应物的诗歌艺术和思想境界。
首先,从意象的角度来看,诗中的意象选择精妙而富有深意。韦应物以“直方难为进”的意象,表达了自己为人处事正直耿介却难以升迁的无奈;以“沉埋案牍间”的意象,描绘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忙碌与疲惫;以“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的意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以及百姓的疾苦。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画面,使得全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其次,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韦应物对友人卢少府的深切思念贯穿全诗始终。他不仅在首联和尾联中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还在颔联和颈联中通过描绘自己在官场中的困境与疲惫,以及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与担忧。同时,韦应物还抒发了自己对退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既是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与逃避,也是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再者,从思想内涵的角度来看,诗中的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韦应物在诗中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疲惫与厌倦,以及对退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与思想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与心路历程,也体现了唐代士人对于仕途与隐逸的深刻思考。韦应物认为,官场生涯虽然能够带来名利与地位,但也会让人陷入无尽的忙碌与疲惫之中。相比之下,退隐田园则能够让人摆脱官场的束缚与限制,享受自由与宁静的生活。这种对仕途与隐逸的深刻思考,使得全诗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而深刻。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方面对《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进行深入解读。韦应物的诗歌风格恬淡高远,情感真挚深沉。在这首诗中,他充分运用了这一艺术特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例如,在颈联中,韦应物通过对比战乱与天灾的践踏与百姓的徭役赋税,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在尾联中,他通过象征的手法,以“故山”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退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解读《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将其与韦应物的其他诗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韦应物的诗歌作品大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然而,在这首诗中,他并没有直接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而是通过抒发个人情怀与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退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韦应物诗歌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反映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思想变化与情感波动。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的诗篇。它不仅展现了韦应物高超的诗歌艺术和思想境界,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韦应物的诗歌艺术和思想内涵,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与韵味。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唐代士人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与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关注个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以及百姓的疾苦与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