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歌》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王母歌》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博,世称“韦苏州”。他出生于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早年豪纵不羁,后步入仕途,历任多地刺史。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作风格冲淡闲远,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同时他也深受道教文化影响,作品中常融入神话元素,展现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王母歌》便是他借西王母神话表达内心情感与追求的一首佳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王母歌》
众仙翼神母,羽盖随云起。
上游玄极杳冥中,下看东海一杯水。
海畔种桃经几时,千年开花千年子。
玉颜眇眇何处寻,世上茫茫人自死。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王母歌》是韦应物在深受道教文化影响,以及对人生、宇宙有着深刻思考的背景下创作的。在唐代,道教盛行,神仙传说广为流传,西王母作为神话中的女神,掌管长生不老之药,象征着人们对永恒生命的向往。韦应物在仕途之余,常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他也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有着深刻的感悟。《王母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借西王母的神话形象,抒发了他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众多神仙侍奉着神母西王母,她的华羽伞盖随云飘起。她上升到那高远神秘的玄极之境,从高处俯瞰,东海就像是一杯水般渺小。在海边种下的桃树经历了无数岁月,千年开花,千年结果。然而,那美丽如玉的容颜却难以寻觅,世间茫茫,人们各自走向死亡。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王母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西王母遨游天际、俯瞰人间的神话画卷。首联“众仙翼神母,羽盖随云起”便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西王母在众仙簇拥下,乘着华羽伞盖随云飘起的神秘形象。这不仅体现了西王母在神话中的崇高地位,也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颔联“上游玄极杳冥中,下看东海一杯水”则通过西王母的高远视角,展现了宇宙之浩瀚与人间之渺小。这种对比手法,既突出了西王母的神仙身份,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
颈联“海畔种桃经几时,千年开花千年子”则以西王母种桃的神话为引,表达了对永恒生命的向往。千年开花、千年结果的桃树,象征着生命的绵延不绝和永恒的美好。
尾联“玉颜眇眇何处寻,世上茫茫人自死”则笔锋一转,从对永恒生命的向往转到了对现实人生的感慨。那美丽如玉的容颜难以寻觅,世间茫茫,人们各自走向死亡。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整首诗以神话为引,寓情于景,既展现了西王母的神话形象,也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王母歌》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西王母神话形象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佳作。韦应物通过西王母的神话形象,表达了对永恒生命的向往和对现实人生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命、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从神话元素的运用来看,《王母歌》巧妙地融入了西王母的神话形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西王母作为神话中的女神,掌管长生不老之药,象征着人们对永恒生命的向往。韦应物在诗中通过描绘西王母的神秘形象和超凡能力,表达了对永恒生命的渴望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其次,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来看,《王母歌》体现了韦应物对生命、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西王母的高远视角和千年桃树的形象,展现了生命的绵延不绝和宇宙之浩瀚。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现实人生的感慨。这种对比手法,既突出了西王母的神仙身份,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宇宙的敬畏和对现实人生的深刻反思。
再者,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王母歌》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色彩。诗人对西王母神话形象的描绘,既表达了对永恒生命的向往,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这种情感的交织和碰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人心魄的力量。
此外,《王母歌》还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韦应物在诗中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笔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感。同时,诗中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艺术特色的运用,使得《王母歌》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佳作。
进一步解读《王母歌》的深层含义,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生命、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在唐代,道教盛行,神仙传说广为流传,人们对永恒生命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韦应物作为一位深受道教文化影响的诗人,他在《王母歌》中借西王母的神话形象,表达了对永恒生命的向往和对现实人生的感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这种对生命、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心理和文化氛围。
最后,《王母歌》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作为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不仅展现了韦应物的艺术才华和思想深度,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心理状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诗中所蕴含的生命哲学和情感表达,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