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二首》读书笔记

《马嵬二首》作者: 唐 李商隐

第一部分:《马嵬二首》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一生仕途坎坷,历经牛李党争的漩涡,其诗歌风格独特,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李商隐的诗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其《马嵬二首》更是其咏史诗中的佳作,通过对马嵬事变的咏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马嵬二首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马嵬二首》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或大中十年(856年),具体年份已难以确证。此时唐王朝已步入晚期,国力衰退,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社会矛盾尖锐。李商隐在诗中借古讽今,通过对唐明皇与杨贵妃马嵬事变的咏叹,暗讽当时朝廷的腐败无能和社会动荡不安。同时,李商隐也通过这组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其一

冀州的战马和燕地的犀甲惊天动地而来,唐明皇无奈自埋红粉佳人杨贵妃于马嵬坡,使其化为尘土。如果君王真的认为杨贵妃有倾覆国家的力量,那么他的玉辇又怎能安然无恙地逃过马嵬坡呢?

其二

徒然听说海外还有九州,但杨贵妃与唐明皇的来生之约却难以预料,此生缘分已尽。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只有禁军巡夜的梆声在夜空中回荡。那一天禁军全部驻马不前,要求处死杨贵妃,而当年七夕在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天子,却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还不如嫁到卢家的莫愁女那样可以夫妇相守。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马嵬二首》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通过对马嵬事变的咏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

第一首诗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和反问,揭示了唐明皇的无奈与悔恨。冀马燕犀动地来,写出了叛军势如破竹的威势,而“自埋红粉自成灰”则写出了唐明皇的无奈与绝望。接着,诗人以反问的语气,指出如果杨贵妃真的有倾覆国家的力量,那么唐明皇又怎能安然无恙地逃过马嵬坡呢?这种反问既加强了语气的强烈,也揭示了唐明皇的虚伪与自私。

第二首诗则更加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开篇即以“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写出了杨贵妃与唐明皇来生之约的渺茫与此生缘分的已尽。接着,诗人通过“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的对比,写出了逃难生活的艰辛与宫廷生活的繁华已逝。颈联则通过“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的强烈对比,写出了禁军哗变与当年七夕密约的鲜明反差。尾联则以反诘的语气,嘲讽了唐明皇虽贵为天子,却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还不如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

整组诗语言精练,意蕴深远,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也寄寓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追求。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马嵬二首》不仅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更是其诗歌艺术和思想深度的集中体现。通过对马嵬事变的咏叹,李商隐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更深刻地揭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现实。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来看,《马嵬二首》借古讽今,通过对唐明皇与杨贵妃马嵬事变的咏叹,暗讽当时朝廷的腐败无能和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历史的镜子,映照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这组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对唐明皇的无奈与悔恨、对杨贵妃的悲惨命运都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和批判。

其次,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马嵬二首》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使得诗歌意蕴深远、情感丰富。诗人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反问,揭示了唐明皇的虚伪与自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逃难生活的艰辛与宫廷生活的繁华已逝;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练的语言,使得整组诗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诗歌的艺术美感。

具体来说,第一首诗中“冀马燕犀动地来”一句,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写出了叛军势如破竹的威势,为整首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而“自埋红粉自成灰”一句,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唐明皇的无奈与绝望。接着,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加强了语气的强烈,也揭示了唐明皇的虚伪与自私。

第二首诗则更加深沉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开篇即以“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写出了杨贵妃与唐明皇来生之约的渺茫与此生缘分的已尽,为整首诗奠定了哀婉的基调。接着,诗人通过“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的对比,写出了逃难生活的艰辛与宫廷生活的繁华已逝。颈联则通过“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的强烈对比,写出了禁军哗变与当年七夕密约的鲜明反差。尾联则以反诘的语气,嘲讽了唐明皇虽贵为天子,却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还不如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这种反问既加强了语气的强烈,也揭示了唐明皇的无奈与悔恨。

此外,《马嵬二首》还体现了李商隐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诗人并没有简单地复述历史事实,而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诠释和解读,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例如,诗人通过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绘,不仅揭示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误国和无情无义,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马嵬事变的咏叹,揭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综上所述,《马嵬二首》不仅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更是其诗歌艺术和思想深度的集中体现。通过对马嵬事变的咏叹,李商隐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更深刻地揭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现实。同时,诗人也通过这组诗表达了自己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整组诗语言精练、意蕴深远、情感丰富,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诗歌的艺术美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之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