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读书笔记

《日日》作者: 唐 李商隐

第一部分:《日日》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他是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擅长以无题诗的形式表达复杂微妙的情感。他的诗作情感深挚,意境朦胧,语言优美,深受后世读者喜爱。《日日》便是他众多佳作中的一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光易逝与心绪难平的微妙感受。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日日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日日》大约创作于李商隐的晚年时期,时值他仕途坎坷、历经磨难之际。晚唐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而李商隐本人也因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而一生不得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日日》这首诗,借春光易逝、游丝飘荡之景,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一天天的春光与日光争辉,山城斜路上杏花散发着阵阵芳香。何时才能让心绪全然无事,像那春日里飘荡的百尺游丝一样悠长自在呢?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日日》是一首短小精悍的七言绝句,却蕴含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首句“日日春光斗日光”以奇特的想象开篇,将春光与日光并置,仿佛二者在争辉斗妍。这里的“日日”既指时间上的日复一日,也暗示了春光与日光之间的持续较量。诗人以“斗”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光烂漫、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含了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次句“山城斜路杏花香”则将笔触转向具体的春景,山城斜路旁的杏花盛开,香气扑鼻。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春日里杏花的美丽与芬芳,也通过“山城斜路”这一意象,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心境。山城斜路既可能是诗人实际行走的路线,也可能象征着他人生的曲折与坎坷。

后两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他渴望自己的心绪能够像那春日里飘荡的游丝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游丝是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轻盈而自在,诗人以此比喻自己内心的渴望与向往。然而,“几时”一词却透露出这种渴望的难以实现与无奈。诗人深知自己身处乱世,仕途坎坷,难以实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情感深挚,意境朦胧,语言优美。诗人以春光易逝为背景,借游丝飘荡之景,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中既有对春日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更有对内心渴望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日日》不仅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抒情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人生智慧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李商隐的内心世界、人生理想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首先,从春光与日光的争辉来看,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将二者并置,实际上是在探讨时间与生命的关系。春光象征着青春与美好,而日光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诗人以“斗”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光与日光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对青春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他深知自己身处乱世,仕途坎坷,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青春不再的感慨尤为深刻。

其次,从山城斜路杏花香这一具体春景来看,诗人不仅描绘了春日里杏花的美丽与芬芳,也通过“山城斜路”这一意象,暗示了自己所处的环境与心境。山城斜路既可能是诗人实际行走的路线,也可能象征着他人生的曲折与坎坷。杏花盛开、香气扑鼻的景象,既是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渴望的抒发。他渴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这春日里的杏花一样美丽而芬芳,但现实却往往不如人意。

再来看后两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他渴望自己的心绪能够像那春日里飘荡的游丝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游丝是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轻盈而自在,诗人以此比喻自己内心的渴望与向往。然而,“几时”一词却透露出这种渴望的难以实现与无奈。诗人深知自己身处乱世,仕途坎坷,难以实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无奈与感慨,不仅源于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也源于他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进一步解读《日日》,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与象征意义。首先,春光与日光的争辉,实际上是在探讨时间与生命的关系,以及人在时间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诗人以春光易逝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青春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其次,山城斜路杏花香这一具体春景,不仅是对春日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山城斜路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坎坷,而杏花盛开、香气扑鼻的景象,则是对诗人内心渴望与向往的抒发。杏花在这里既代表着美好与希望,也暗示着短暂与易逝。诗人以杏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对现实世界的残酷与无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再者,游丝这一意象在诗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游丝是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轻盈而自在,它随风而动、无拘无束,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人以游丝比喻自己内心的渴望与向往,表达了自己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然而,“几时”一词却透露出这种渴望的难以实现与无奈。诗人深知自己身处乱世,仕途坎坷,难以实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无奈与感慨,不仅源于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也源于他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此外,《日日》还蕴含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渴望自己的理想生活能够像那春日里的杏花一样美丽而芬芳,但现实却往往不如人意。他深知自己身处乱世,仕途坎坷,难以实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而是选择了以诗寄情、以诗言志。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热切向往,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日日》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人生智慧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李商隐的内心世界、人生理想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诗人以春光易逝为背景,借游丝飘荡之景,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中既有对春日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既有对内心渴望的抒发,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日日》这首诗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境,让我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