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春日行》作者: 唐 张籍
第一部分:《杂曲歌辞·春日行》作者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他是元和诗坛的代表诗人,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以乐府诗创作著称,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流畅,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张籍的《杂曲歌辞·春日行》是其描绘春日景象、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杂曲歌辞·春日行
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兰心短。
草堂晨起酒半醒,家童报我园花满。
头上皮冠未曾整,直入花间不寻径。
树树殷勤尽绕行,举枝未遍春日暝。
不用积金著青天,不用服药求神仙。
但愿园里花长好,一生饮酒花前老。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杂曲歌辞·春日行》是张籍在晚唐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然而,诗歌艺术依然繁荣发展,诗人们通过诗歌来揭示现实,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籍作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而闻名。此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既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淡淡忧虑。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春日阳光照耀池塘,水面温暖如春,嫩竹破土而出,兰花花苞刚刚展开。清晨从草堂醒来,喝了点酒后稍微清醒了一些,这时家里的仆人告诉我花园里的花儿都已经盛开了。头上的帽子还没来得及整理,我就直接走进了花海中,没有沿着小路寻找路径。每棵树都充满热情,我将它们一一绕过,直到太阳落山还没有完全看遍这些花儿。不需要积攒财富到青天之上,也不需要吃仙丹祈求长寿。我只希望园子里的花儿能一直盛开,我在花前喝酒慢慢老去。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杂曲歌辞·春日行》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全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兰心短”以春日阳光照耀池塘的温暖景象开篇,既点明了时节,又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接着,诗人以“竹牙出土兰心短”描绘了嫩竹破土而出、兰花花苞初绽的生机盎然之景,为全诗定下了清新明快的基调。
颔联“草堂晨起酒半醒,家童报我园花满”则通过诗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的敏感和热爱。清晨从草堂醒来,喝了点酒后稍微清醒了一些,这时家里的仆人告诉他花园里的花儿都已经盛开了。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对春日的期待和喜悦。
颈联“头上皮冠未曾整,直入花间不寻径”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春日的热爱和沉醉。他连头上的帽子都还没来得及整理,就直接走进了花海中,没有沿着小路寻找路径。这种忘乎所以的沉醉状态,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春日的无限热爱和向往。
尾联“不用积金著青天,不用服药求神仙。但愿园里花长好,一生饮酒花前老”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淡淡忧虑。他不追求财富和长生不老,只希望园子里的花儿能一直盛开,自己在花前喝酒慢慢老去。这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也隐含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淡淡忧虑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流畅,既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淡淡忧虑。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杂曲歌辞·春日行》不仅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更是一篇深刻反映诗人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张籍的思想情感、文学才华和创作背景。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张籍的《杂曲歌辞·春日行》展现了其高超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全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细节来描绘场景和人物,使诗歌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生动的形象性。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尾联中,诗人以“不用积金著青天,不用服药求神仙”与“但愿园里花长好,一生饮酒花前老”进行对比,既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淡淡忧虑。
其次,从诗人内心世界角度来看,张籍的《杂曲歌辞·春日行》也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淡淡忧虑。诗人身处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现实的苦难之中,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他追求的是一种宁静、淡泊、自然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够在花前饮酒、赏花度日。这种生活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也隐含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淡淡忧虑和无奈。
再次,从社会现实角度来看,张籍的《杂曲歌辞·春日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状况。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描写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但通过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淡淡忧虑,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诗人希望能够在花前饮酒、赏花度日,实际上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此外,《杂曲歌辞·春日行》还体现了张籍对诗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他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细节来描绘场景和人物,使诗歌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生动的形象性。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种对诗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不仅体现了张籍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也为我们了解唐代诗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深入解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例如,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淡淡忧虑,实际上也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财富和长生不老,而在于能够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这种思想内涵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为我们理解张籍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线索。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这首诗与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和分析。例如,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杂曲歌辞·春日行》在描绘春日景象方面更加细腻和生动,而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则更加淡泊和超脱。这种对比和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张籍的诗歌创作特点,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唐代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
最后,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杂曲歌辞·春日行》作为唐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也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张籍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同时,这首诗也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等方面,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总之,《杂曲歌辞·春日行》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作品,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张籍的思想情感、文学才华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