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丝曲》作者: 唐 李贺
第一部分 《残丝曲》作者简介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世称“李昌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自幼聪明伶俐,七岁能辞章,诗风独特,想象丰富,语言瑰丽奇峭,意境幽冷凄婉。李贺的诗作多感叹生不逢时,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也都有所反映。他的诗作被誉为“鬼才”、“诗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残丝曲》便是他描绘春天逝去、抒发哀愁之作的代表作之一。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残丝曲
李贺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残丝曲》是李贺在暮春时节所作。当时,他看到垂杨叶老、残丝欲断、黄蜂归巢、落花随风起舞等景象,触景生情,感叹春天的逝去和时光的流逝。李贺一生仕途不顺,情感生活也颇为坎坷,这些经历让他对生命、青春和时光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春天逝去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同时也寄托了对青春短暂、生命无常的感慨。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垂杨的绿叶已老,黄莺在其中哺育幼雏,柳絮不再吹绵,黄蜂儿已不见踪迹。头发漆黑的少年伴着金钗女郎,手执青白色的酒壶,沉溺在琥珀色的美酒中。花台已经向暮,芳春就要告辞,晚风吹起了落花,正在半空中飞舞。夹城路结满榆荚,似在催游人归去,哦,夹城路,一条青钱铺就的路。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残丝曲》是一首描绘春天逝去、抒发哀愁的佳作。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通过垂杨、残丝、落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首联“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描绘了暮春时节的典型景象。垂杨叶老,黄莺在其中哺育幼雏,柳絮不再吹绵,黄蜂儿也归巢了。这些景象都暗示着春天的逝去和时光的流逝。
颔联“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则转入了人事活动。头发漆黑的少年伴着金钗女郎,手执青白色的酒壶,沉溺在琥珀色的美酒中。这幅青春男女游春宴饮的画面与首联的暮春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青春的美好与短暂,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颈联“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逝去和时光的流逝。花台已经向暮,芳春就要告辞,晚风吹起了落花,正在半空中飞舞。这些景象都充满了凄凉和哀愁,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逝去带来的无尽惋惜。
尾联“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则以榆荚的飘落和夹城路的景象作结,既呼应了前文的暮春景象,也进一步强化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榆荚纷纷飘落,数量无法数清,就像沈郎铸造的青钱一样洒满了长安的夹城路。这些景象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匆匆。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既展现了春天逝去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李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诗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哀愁和感慨。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残丝曲》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逝去的诗,更是一首关于生命、青春和时光的挽歌。李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紧密相连,表达了对生命、青春和时光的深刻理解和体悟。
首先,从生命的角度来看,《残丝曲》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诗中通过描绘垂杨叶老、残丝欲断、黄蜂归巢、落花随风起舞等景象,展现了春天的逝去和时光的流逝。这些景象都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李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体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把握时光。
其次,从青春的角度来看,《残丝曲》展现了青春的美好与短暂。诗中通过描绘绿鬓年少、金钗客等青春男女游春宴饮的画面,展现了青春的美好与活力。然而,这些美好的景象却与暮春时节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青春的短暂和易逝。李贺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同时也寄托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忆。
再者,从时光的角度来看,《残丝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诗中通过描绘垂杨叶老、残丝欲断、花台欲暮等景象,展现了时光的匆匆流逝。这些景象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无法挽留,让人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李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理解和体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此外,《残丝曲》还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和象征意义。诗中通过垂杨、残丝、落花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具有鲜明的形色和生动的形象,还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垂杨叶老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时光的流逝;残丝欲断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落花起作回风舞则象征着生命的挣扎和抗争。这些象征意义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
同时,《残丝曲》还运用了托物起兴和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诗人通过描绘垂杨、残丝等自然景物,引发了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客观描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和抒发。这种托物起兴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真挚。
最后,《残丝曲》还体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语言瑰丽奇峭、意境幽冷凄婉。在这首诗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紧密相连,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青春和时光的深刻理解和体悟,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哀愁和感慨。
综上所述,《残丝曲》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李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紧密相连,表达了对生命、青春和时光的深刻理解和体悟。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逝去带来的无尽惋惜和哀愁,更让人对生命、青春和时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