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读书笔记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作者:宋 苏轼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苏轼的诗词散文皆有所长,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一生仕途坎坷,但无论身处何地,都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便是其中之一。

二、古诗原文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

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三、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春三月,当时苏轼守杭任满,奉召还朝。友人马中玉(名瑊,字中玉)时任两浙路提刑,正在杭州。马中玉赋《木兰花令》词为苏轼赠行,苏轼遂作此词以答。这首词不仅是对友人的回应,也是苏轼对即将离开杭州、与友人分别的深深感慨。

四、诗词翻译

我知道您有着超凡脱俗的品格,如同仙人一般,不畏严寒酷暑。我们之间的相逢,就像是千载难逢的奇缘,即便分别也如同朝夕相处一般短暂。我故意用分别的话语来逗您,想要看看您那梨花带雨般的容颜。

落花已经随着回风飘逝,它本是无心逐风的,只有那春莺懂得其中的真情,在枝头上哀鸣倾诉。明天我就要踏上归途,走出钱塘西去,从此之后,再也看不到那春莺哀啼、花落满地的景象了。

五、诗词赏析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是苏轼的一首深情厚意的赠别词。全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惆怅与不舍。

上片主要写词人对友人的敬意和不舍之情。开头两句“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苏轼以“仙骨无寒暑”赞友人超脱世俗的品格,用“千载相逢”喻深厚情谊跨越时空界限。接着,“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两句,词人以一种幽默而深情的方式,故意用分别的话语来挑逗对方,想要看看友人那梨花带雨般的容颜,以此淡化分别时的伤感情绪,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下片则转向对词人自身内心的描写和对离别的直接抒发。“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两句,词人将自己离杭赴京的处境比作“落花”,说它的花瓣已经被回风吹逐而去,实际上落花本是无心逐风的,只是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那花枝上的春莺懂得其中的真情,在枝头上哀鸣倾诉。这里,词人借物抒情,以落花和春莺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和内心的烦恼。最后两句“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词人直接抒发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惆怅。他想象着明天踏上归途后,将再也看不到那春莺哀啼、花落满地的景象了,心中充满了不舍和留恋。

六、诗词深度解读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不仅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词作,更是一首富含深意的抒情佳作。从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对离别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首先,从友情的角度来看,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马中玉这位挚友的深深敬意和不舍之情。他称赞马中玉有着超凡脱俗的品格,如同仙人一般。这种赞美不仅是对友人个人品质的认可,也是对他们之间深厚情谊的肯定。在苏轼看来,他们之间的相逢就像是千载难逢的奇缘,即便分别也如同朝夕相处一般短暂。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留恋,让人感受到了苏轼内心的温暖和真诚。

其次,从离别的角度来看,苏轼在这首词中抒发了对离别的深刻感悟。他将自己离杭赴京的处境比作“落花”,用春莺的哀鸣来倾诉内心的烦恼。这种借物抒情的手法,使得词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苏轼深知离别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或沮丧。相反,他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来面对离别,将内心的痛苦和不舍转化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

此外,从生活的角度来看,苏轼在这首词中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他认为生活中的美好是短暂的,就像那春莺哀啼、花落满地的景象一样转瞬即逝。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和深厚的友情,不要让它们因为我们的疏忽而溜走。同时,苏轼也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离别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它们,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继续前行。

深入解读这首词,我们还可以发现苏轼在词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他通过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展现了自己豁达、乐观、坚韧的人生品质。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贯穿了他的一生。无论身处何地、遭遇何种困境,苏轼都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故。

此外,词中的“梨花枝上雨”这一意象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它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因离别而流泪的情景,也象征着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在苏轼看来,友情就像那梨花枝上的雨滴一样珍贵而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雨水、每一段友情,不要让它们因为我们的疏忽而消失无踪。

总的来说,《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它通过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智慧。同时,它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友情的珍贵、离别的痛苦和生活的美好。这首词不仅是对马中玉这位挚友的深情厚意,也是苏轼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思考和独特表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