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读书笔记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作者:宋 苏轼

一、《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的文学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旷达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原文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三、写作背景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府,而杨元素(即杨绘)则接任杭州知州。两人在杭州共事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别之际,杨元素在西湖上为苏轼设宴饯行,苏轼即席赋词,以和杨元素,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诗词翻译

从山东东武(密州)远望浙江余杭(杭州),只见云海茫茫,天涯相隔。不知何时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定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离别之际,无需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因为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今夜我手持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的却是你杨元素啊。

五、诗词赏析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是苏轼的一首应酬之作,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真挚而深厚。词的上片以“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开篇,描绘了两人即将分隔天涯的怅惘之情。接着,“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表达了苏轼对功成名就后归乡与友人相聚的渴望。这里化用了李白《襄阳歌》中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展现了苏轼的豪放与不羁。

下片“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一句,表达了苏轼对离情别绪的淡然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友情无需用酒来诉说,因为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也深化了两人之间的情谊。最后,“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一句,以杨绘比羊祜,用典巧妙,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赞赏与不舍。这里的“堕泪羊公”出自《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襄阳时政绩卓著,后人建庙立碑以纪念他,苏轼以此比喻杨绘,足见其对友人的敬重与怀念。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与赞赏,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苏轼以豪放的笔触,将离情别绪与人生追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六、诗词深度解读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词作,更蕴含了苏轼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

从情感层面来看,这首词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与赞赏。苏轼与杨元素在杭州共事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别之际,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词中的“醉笑陪公三万场”一句,不仅展现了苏轼的豪放与不羁,更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他渴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功成名就,与友人相聚一堂,共饮美酒,畅谈人生。

从人生哲学层面来看,这首词体现了苏轼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词中的“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一句,虽然表达了苏轼对功名的追求,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并没有将功名视为人生的唯一追求,而是将其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之一。同时,词中的“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一句,则体现了苏轼对离情别绪的淡然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友情无需用酒来诉说,因为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从文学层面来看,这首词的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深厚。苏轼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用典等修辞手法,使得词作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他还通过描绘场景、抒发情感等方式,将离情别绪与人生追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此外,这首词还体现了苏轼与杨元素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人生追求。两人在杭州共事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离别之际,苏轼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赞赏,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这种情谊不仅体现在词作中,更体现在两人共同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念中。

总的来说,《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词作。它不仅展现了苏轼与杨元素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人生追求,也体现了苏轼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这首词以其真挚的情感、流畅的语言和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苏轼词作中的佳作之一,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和文学享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