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读书笔记

《酬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早年屡试不第,后经宰相元载、王缙推荐,历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受到政治牵连,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卢纶的诗作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尤其擅长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同时也不乏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酬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二、古诗原文

《酬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

雷响风仍急,人归鸟亦还。乱云方至水,骤雨已喧山。
田鼠依林上,池鱼戏草间。因兹屏埃雾,一咏一开颜。

三、写作背景

《酬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卢纶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卢纶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他本人也多次受到政治牵连,仕途不顺。在这样的背景下,卢纶选择了归隐郊居,以诗酒自娱。这首诗便是他在仲夏时节归居郊外时,遇到一场雷雨,有感而发,写给友人苗员外的一首酬答诗。诗中不仅描绘了雷雨中的自然景象,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四、诗词翻译

雷声隆隆响起,风也依然急促。人们纷纷归家,鸟儿也回巢去。乱云刚刚涌到水面,骤雨已经洒落山间。田鼠躲进了树林,池中的鱼儿在草丛间嬉戏。因此这雨挡住了尘埃和雾气,让人一边吟诗一边露出了笑容。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中的郊居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联“雷响风仍急,人归鸟亦还”以雷声和风声开篇,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急促的氛围。雷声的轰鸣和风势的猛烈,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同时,“人归鸟亦还”一句,通过人与鸟的归家行为,巧妙地引出了诗人自己归居郊外的情境,使得整首诗更加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

颔联“乱云方至水,骤雨已喧山”进一步描写了雨势的猛烈。乱云涌动,骤雨倾盆,山间一片喧嚣。这两句诗通过“乱云”和“骤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磅礴和威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不安。

颈联“田鼠依林上,池鱼戏草间”则笔锋一转,从宏大的自然景象转到了微小的生命体上。田鼠依林而居,池鱼在草丛间嬉戏,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雷雨中的生机和趣味。田鼠和池鱼的安宁与快乐,与前面的雷雨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喜悦。

尾联“因兹屏埃雾,一咏一开颜”是诗人的感慨和总结。这场雨不仅挡住了尘埃和雾气,让诗人的心情变得明朗和愉快,也激发了他的诗兴。他一边吟诗一边露出了笑容,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六、诗词深度解读

《酬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夏日雷雨中的自然景象,更蕴含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从情感层面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在归居郊外的日子里,与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与恢弘。雷雨的来临虽然带来了一时的喧嚣和不安,但也让诗人看到了自然中的生机和趣味。田鼠依林而居、池鱼在草丛间嬉戏的画面,让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乐观态度。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贯穿了整首诗。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波折和仕途不顺后,诗人选择了归隐郊居。这场雷雨虽然猛烈,但也为诗人提供了一个静谧而清新的环境。雨后的清新空气和宁静氛围,让诗人的心情变得明朗和愉快。他一边吟诗一边露出了笑容,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从艺术层面来看,这首诗的构思巧妙、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将雷雨中的自然景象和微小的生命体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例如,“雷响风仍急”与“田鼠依林上”之间的对比,就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动静结合和生命的顽强与乐观。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一大特点——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来揭示内心世界。诗人通过描写雷雨中的自然景象和微小的生命体,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对生活的感悟。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含蓄而深邃,也让读者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总的来说,《酬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夏日雷雨图景,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生活哲理的佳作。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与恢弘、生命的顽强与乐观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