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读书笔记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作者: 唐 卢纶

一、《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作者简介

卢纶,字允言,约生于公元737年,卒于约799年,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司空曙、钱起等人并称“大历十才子”。卢纶一生仕途坎坷,早年屡试不第,后经宰相举荐进入仕途,但又因政治风波多次受到牵连。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既有边塞诗的雄浑壮丽,也有送别诗的深情厚意,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卢纶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深受后世喜爱。

二、古诗原文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

自别前峰隐,同为外累侵。几年亲酒会,此日有僧寻。
学稼功还弃,论边事亦沈。众欢徒满目,专爱久离心。
览鬓丝垂镜,弹琴泪洒襟。访田悲洛下,寄宅忆山阴。
薄溜漫青石,横云架碧林。坏檐藤障密,衰菜棘篱深。
流散俱多故,忧伤并在今。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

三、写作背景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是卢纶在长安寓居期间,收到好友李端寄来的诗歌后所作的一首酬答诗。李端与卢纶同为“大历十才子”,两人交情深厚,常有诗歌往来。当时,卢纶仕途不顺,心情抑郁,而李端的诗歌或许正触动了他的内心,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卢纶便写下了这首《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诗词翻译

自从我们分别后,我隐居在前峰之下,
同样被世俗的琐事所侵扰。
几年来,我们常相聚饮酒,
而今日,却有僧人前来探访。
我曾尝试学习耕种,却最终放弃,
谈论边疆之事,也深感沉重。
眼前的欢乐只是暂时的,
真正的挚爱早已离我远去。
照镜时看到鬓发已白,
弹琴时泪水沾湿了衣襟。
我探访田园,却为洛阳的衰败而悲伤,
寄居他乡,却常忆起山阴的故居。
溪水浅浅地漫过青石,
横云架在碧绿的树林之上。
破旧的屋檐下藤萝密布,
衰败的菜园里荆棘丛生。
我们流散各地,都经历了许多变故,
忧伤之情至今仍在心头萦绕。
只愿等待那高尚的足迹,
归隐之时共抽簪。

五、诗词赏析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的诗歌。卢纶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长安寓居期间的孤独与忧伤,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首联“自别前峰隐,同为外累侵”直接点出了与友人分别后的境遇,隐居在前峰之下,却仍被世俗琐事所扰。这里,“前峰隐”与“外累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颔联“几年亲酒会,此日有僧寻”回忆了与友人相聚饮酒的欢乐时光,与今日的孤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僧人的探访,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颈联“学稼功还弃,论边事亦沈”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边疆战事的沉重心情。学稼无功,论边事亦沉,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衰老、对故乡的思念、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眼前的衰败景象,进一步抒发了内心的忧伤和孤独。特别是“览鬓丝垂镜,弹琴泪洒襟”两句,更是将诗人的衰老和忧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期盼。只愿等待那高尚的足迹,与友人一同归隐,共抽簪而眠。这里,“高躅”指高尚的足迹,“抽簪”则指弃官归隐。诗人以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六、诗词深度解读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思考的佳作。

从个人情感层面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无奈。卢纶与李端同为“大历十才子”,两人交情深厚。在长安寓居期间,卢纶收到李端的诗歌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通过这首诗,向友人诉说了自己的孤独与忧伤,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从人生哲理层面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后又因政治风波多次受到牵连。他对仕途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认为,仕途的纷扰和世俗的琐事让人疲惫不堪,而隐逸生活则能让人心灵得到宁静和安慰。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故乡和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卢纶在诗中多次提到故乡和田园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那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他认为,故乡和田园生活才是人心灵的归宿和安宁之所。

在唐代的文化背景下,《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创作尤为盛行。卢纶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也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才华和风采。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示了唐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崇尚和追求。在唐代社会中,隐逸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隐逸生活,认为那是心灵的归宿和安宁之所。卢纶在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普遍认同和尊重。

总的来说,《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哲理深刻的诗歌。卢纶通过这首诗,向友人诉说了自己的孤独与忧伤,表达了对仕途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才华和风采,以及唐代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崇尚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我们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的重要窗口。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