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笔记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博,世称“韦苏州”。他早年曾任唐玄宗侍卫,后折节读书,步入仕途,历任多地刺史。韦应物性格高洁,诗风恬淡高远,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他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善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与隐逸生活。《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便是他任苏州刺史期间,与文人雅士宴集时所作的一首佳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创作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当时韦应物正担任苏州刺史。这一年,诗人顾况被贬饶州,途经苏州,韦应物在郡斋设宴款待,并邀请当地文人雅士一同参加。宴会上,风雨交加,但宾主尽欢,韦应物触景生情,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此诗不仅描绘了宴集的欢乐场景,也寄托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忧虑。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休息室内焚香缭绕,清香四溢。东南近海,风雨交加,吹进住所;逍遥池阁之间,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久病初愈,心中烦闷逐渐消散;嘉宾满座,欢声笑语盈满厅堂。我自惭身居高位,却未能让百姓安康。若能通达事理,是非自然消释;性情旷达,世俗礼节便可淡忘。鲜鱼肥肉虽美,但时值夏令禁食;蔬菜水果清新可口,幸得大家品尝。我俯身饮下一杯美酒,抬头聆听诸位吟诵金玉诗章。精神愉悦,身体自然轻盈;心中畅快,仿佛欲随风飞翔。吴中之地文史昌盛,文人学士众多如汪洋大海。如今方知,这大州大郡之地,岂止是财赋丰饶而已。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是一首融情于景、借景抒怀的佳作。全诗以宴集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的欢乐场景,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忧虑。

首联“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以官邸的森严与室内的清香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庄严肃穆又清幽雅致的氛围。颔联“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则巧妙地借自然之景抒发心中之情,风雨交加却带来池阁之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颈联“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直接点出宴集之由,久病初愈的诗人与满座嘉宾欢聚一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欢乐之中,而是转而抒发内心的忧虑与自责。“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诗人自惭身居高位却未能让百姓安康,体现了其深切的民生关怀与责任感。

接下来,诗人以旷达的心态面对现实,提出“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的人生哲理。在宴会上,诗人与文士们品尝蔬果、饮酒赋诗,享受着片刻的欢愉。“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欢乐场景,也展现了诗人与文士们的深厚情谊。

尾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则是对吴中地区的赞美与感慨。诗人认为,吴中之地不仅财赋丰饶,更是文史昌盛、人才济济。这既是对吴中文士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己作为地方官员的一种鞭策与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既描绘了宴集的欢乐场景,又寄托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忧虑。诗人以旷达的心态面对现实,以深切的民生关怀与责任感为己任,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与文学才华。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不仅是一首描绘宴集场景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情感的诗篇。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韦应物的内心世界与创作风格,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与智慧。

首先,从诗歌的结构与层次来看,《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全诗以宴集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的欢乐场景,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忧虑。开篇以官邸的森严与室内的清香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庄严肃穆又清幽雅致的氛围;接着借自然之景抒发心中之情,风雨交加却带来池阁之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然后点出宴集之由,并抒发内心的忧虑与自责;随后以旷达的心态面对现实,提出人生哲理;最后赞美吴中地区并感慨其财赋与文史之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既展现了宴集的欢乐场景,又寄托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忧虑。

其次,从诗歌的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来看,《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情感真挚、深沉而含蓄。诗人以宴集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的欢乐场景,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忧虑。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直接又含蓄,既热烈又深沉。在宴会上,诗人与文士们品尝蔬果、饮酒赋诗,享受着片刻的欢愉;但同时,诗人又自惭身居高位却未能让百姓安康,体现了其深切的民生关怀与责任感。这种情感的纠葛与矛盾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如“兵卫森画戟”与“燕寝凝清香”的对比、“海上风雨至”与“逍遥池阁凉”的对比等都巧妙地营造了诗歌的氛围与情感。

再者,从诗歌的思想内涵与人生哲理来看,《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智慧。诗人在宴集之际提出了“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的人生哲理。这种哲理既是对诗人自己的一种鞭策与期许也是对所有文人雅士的一种共勉与启迪。诗人认为只有通达事理、明辨是非才能摆脱世俗的束缚与羁绊;只有性情旷达、不拘小节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自由与超脱。这种哲理既是对诗人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所有文人雅士的一种人生指导。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吴中地区的赞美与感慨表达了自己对文化与文明的崇尚与追求。他认为真正的繁荣与强盛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更体现在精神财富上。这种对文化与文明的崇尚与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此外,《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与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在唐代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更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与满足。他们通过宴集、赋诗、饮酒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追求。韦应物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作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宁静也寄托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的欢乐场景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最后,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也是一首值得深入研究的佳作。它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刻的思想内涵与人生哲理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韦应物的内心世界与创作风格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与智慧。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与力量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总之,《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是一首充满智慧与情感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