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驿舍》学习笔记

《寓驿舍》作者:宋 陆游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 年 – 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出生于名门望族、藏书世家,自幼聪慧过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始终心系国家命运,力主抗金,却屡遭主和派排斥,仕途坎坷,但爱国之志从未消磨,留下众多不朽诗篇。

二、古诗原文

《寓驿舍》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三、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 年),当时陆游七十八岁,被起用为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陆游一生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罢官。此次入京,虽获起用,但朝廷主和派势力仍大,他深知自己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在寓居驿舍时,看到熟悉又陌生的环境,回忆起往昔经历,感慨时光流逝、世事变迁,遂写下此诗,抒发内心的复杂情感。

四、诗词翻译

清幽的街巷中,古老的驿舍紧闭着朱红色的大门,我又一次在这空荡荡的堂屋里歇息,解开了旅途的衣衫。传说中鲲鹏能在九万里的高空自由变化,千年之后仙鹤依然能回到旧地。我绕着庭院数着新长出的竹笋,解开衣带测量松树,发现它比以前又粗了一圈。只有墙壁上我当年留下的诗句还在,那上面布满了灰尘,墨迹也已残缺,可它们依旧相互依偎着。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寓居驿舍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深沉思考。首联点明地点与事件,“闲坊古驿”营造出一种清幽、寂寥的氛围,“又憩”暗示诗人多次在此停留,增添了沧桑之感。颔联运用典故,“鲲自化”“鹤仍归”,以鲲鹏的自由变化和仙鹤的归来,反衬出诗人自身的漂泊不定与壮志难酬。颈联描绘眼前之景,新笋生长、松树长粗,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变化,与诗人的衰老形成鲜明对比。尾联聚焦壁间诗句,“暗尘残墨”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而诗句的“依依”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陆游诗歌的独特魅力。

六、诗词深度解读

(一)时空交织的感慨

诗中时空的交织运用极为精妙。“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从广阔的时空维度展开想象,鲲鹏在九万里高空自由变化,仙鹤历经千年仍能归来,这是超越人类生命尺度的自然现象。与之相对的是诗人自身的经历,他在仕途上辗转漂泊,多次被贬谪、罢官,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时空的巨大反差,凸显了诗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诗人以自然界的宏大与永恒,反衬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二)今昔对比的沧桑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新笋的生长和松树的长粗,是自然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诗人“解带量松”的动作,则暗示着他曾多次在此停留,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然而,如今再次归来,物是人非,曾经的抱负和理想在岁月的消磨下逐渐模糊。这种今昔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更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变迁的无奈。曾经的壮志豪情,如今只剩下对现实的妥协和对往昔的怀念。

(三)诗句背后的情感寄托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壁间的诗句是诗人往昔情感的见证。在漫长的岁月里,诗句被灰尘覆盖,墨迹残缺,但它们依然相互依偎,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些诗句承载着诗人的理想、抱负、痛苦和无奈,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尽管时光流转,人事已非,但诗句所蕴含的情感却永远不会消逝。诗人通过对诗句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对精神世界的坚守。

(四)爱国情怀的隐晦表达

陆游一生都心系国家命运,渴望收复失地,实现国家的统一。在这首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爱国主题,但从他的经历和情感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仕途的不顺、壮志的难酬,都源于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他寓居驿舍时的感慨,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更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希望自己能像鲲鹏一样,在广阔的天空中施展才华,为国家做出贡献,但现实却让他陷入了困境。这种爱国情怀在诗中以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加深沉和动人。

(五)诗歌的艺术特色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诗人运用了典故、对比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颔联的典故运用,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颈联的今昔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题;尾联的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氛围。同时,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环境的描写到情感的抒发,再到对诗句的关注,层层递进,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寓驿舍》是陆游晚年的一首佳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世事、人生的思考,以及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历史和思想价值,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深入研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