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作者:宋 陆游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 – 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成长于南宋偏安的时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现实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主张抗金而被贬谪,但他始终坚守爱国初心,将满腔热血与壮志豪情融入诗词创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也有清新自然的田园之作。其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二、古诗原文
《读书》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三、写作背景
陆游一生心系国家,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但他的抗金主张却屡遭朝廷主和派的打压,仕途充满波折。在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政治挫折后,陆游晚年回到家乡闲居。尽管身处田园,他依然心系国家命运,同时也没有放弃对学问的追求。这首《读书》便创作于他晚年闲居时期,此时的他虽已年迈,但读书的热情丝毫未减,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读书的目的和坚持读书的精神。
四、诗词翻译
我归隐田园的志向难道没有五亩之园吗?(其实并不在意田园的大小)我读书的本意在于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如今我视力大不如前,在灯下读书时,眼睛已不如往日那般敏锐,但我依然坚持阅读那蝇头小字,读完两万言。
五、诗词赏析
首句“归志宁无五亩园”,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明自己归隐田园并非贪图那五亩之园的安逸,而是有着更高的追求。“五亩园”象征着一种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但陆游的心思并不在此。次句“读书本意在元元”直接点明读书的目的,“元元”指百姓,诗人读书是为了关心百姓疾苦,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展现出他深厚的民本思想和济世情怀。后两句“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小字二万言”,描绘了诗人晚年读书的情景。尽管视力大不如前,在灯下阅读蝇头小字十分吃力,但他依然坚持读完两万言,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动容。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高尚的读书境界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六、诗词深度解读
- 读书目的与济世情怀
- “读书本意在元元”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陆游读书的核心目的。在古代,读书人的理想往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陆游更是将这种理想发挥到了极致。他读书并非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心系天下百姓,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为百姓谋福祉,改变社会的现状。南宋时期,朝廷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困苦。陆游目睹了这一切,深知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掌握治国安邦的本领,才能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贯穿了陆游的一生,也体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他通过读书,不断汲取知识和智慧,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 归隐与理想的矛盾统一
- “归志宁无五亩园”看似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的志向,但实际上,这种归隐并非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在理想无法实现时的一种无奈选择。陆游一生渴望抗金复国,但朝廷主和派势力强大,他的抗金主张屡遭打压,仕途坎坷。在这种情况下,他回到家乡,表面上看起来是归隐田园,享受宁静的生活,但内心深处依然燃烧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他在田园中坚持读书,正是为了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理想,等待时机再次为国家效力。这种归隐与理想的矛盾统一,体现了陆游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他既渴望在田园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又无法割舍对国家和百姓的牵挂,这种矛盾的情感使他的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
- 坚韧不拔的读书精神
-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描绘了陆游晚年读书的情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视力大不如前,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蝇头小字十分困难,但他依然坚持读完两万言。这种坚韧不拔的读书精神令人敬佩。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一种对自我提升和精神坚守的体现。在陆游看来,读书是一种修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他通过读书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这种精神也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同时,它也反映了陆游对学问的敬畏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他希望通过读书探索世界的奥秘,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 诗歌背后的时代印记
- 陆游生活在南宋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朝廷偏安江南,对金一味求和,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这种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读书》一诗虽然表面上是在写个人的读书经历和志向,但实际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知识分子的困境。在主和派主导的朝廷下,像陆游这样的爱国志士难以施展才华,他们的理想和抱负被压抑。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读书等方式,坚守自己的信念,等待时机。这首诗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它让我们看到了南宋知识分子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之际,知识分子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对后世读书人的启示
- 《读书》一诗对后世读书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它提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目的。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像陆游一样,将读书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做出贡献。其次,它教导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读书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不断进步。最后,它让我们明白,读书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对真理的探索。我们应该在读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智慧的人。
《读书》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它不仅展现了陆游高尚的读书境界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和文学成就,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自己在读书和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