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寒菊》作者:宋 苏轼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自幼聪慧,才华横溢。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其文学创作涵盖诗、词、散文等多种体裁,风格豪放洒脱又富有哲理,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在绘画方面,他强调“诗画本一律”,注重意境表达,《赵昌寒菊》便体现了他对绘画艺术及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二、古诗原文
《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三、写作背景
苏轼生活的北宋时期,文化艺术繁荣,文人雅士常以诗画寄情。赵昌是北宋著名画家,尤擅画花果,其画作注重写生,色彩鲜艳逼真。苏轼观赏赵昌所绘寒菊图后,有感而发创作此诗。当时苏轼仕途不顺,多次遭遇贬谪,历经人生起伏,而寒菊在百花凋零时独自绽放,其坚韧、高洁的品质或许与苏轼内心的坚守相契合,促使他借诗表达对寒菊的赞美与自身精神的寄托。
四、诗词翻译
菊花那轻盈柔美的身姿散发着幽香,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金黄的花蕊如流动的云霞般绚烂。若想知道能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良药,那便是这寒菊,当百草都已枯萎凋零之时,它才开始绽放花朵。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却生动地描绘出寒菊的独特魅力。首句“轻肌弱骨散幽葩”,以拟人手法赋予寒菊柔弱娇美的形象,“轻肌弱骨”描绘出菊花花瓣的轻盈、柔嫩,“散幽葩”则突出其散发着清幽的香气,给人以清新之感。次句“更将金蕊泛流霞”,进一步渲染寒菊之美,“金蕊”描绘出花蕊的色泽,“泛流霞”将花蕊比作流动的云霞,色彩艳丽,画面感十足。后两句“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由菊花的外观描写转向对其内在品质的赞美,赋予寒菊药用价值与精神象征,表达出对寒菊在逆境中坚守、不与百花争艳的高洁品格的钦佩。
六、诗词深度解读
(一)寒菊之形:柔美与绚烂的交融
“轻肌弱骨散幽葩”一句,苏轼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寒菊的外在形态。“轻肌弱骨”并非是对寒菊柔弱的贬低,反而赋予其一种柔美、温婉的气质。这种柔美并非软弱无力,而是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如同一位优雅的女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散幽葩”则强调了寒菊的香气,这种香气并非浓烈刺鼻,而是清幽淡雅,如同隐匿在山林间的芬芳,需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其美妙。这种对寒菊外在形象的描绘,为全诗奠定了清新、雅致的基调。
“更将金蕊泛流霞”一句,将寒菊的美推向了高潮。“金蕊”点明了花蕊的颜色,金黄灿烂,象征着富贵与吉祥。“泛流霞”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蕊比作流动的云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花蕊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光芒的绚丽景象。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寒菊色彩的艳丽,更营造出一种灵动、活泼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金黄的菊花丛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二)寒菊之质:逆境中的坚守与高洁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是全诗的精髓所在,苏轼在此处赋予了寒菊深刻的象征意义。在传统观念中,菊花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苏轼借此表达了对寒菊实用价值的认可,但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寒菊在“百草摧时”才绽放花朵这一特点,赞美了寒菊在逆境中坚守自我、不与百花争艳的高洁品质。
当其他花草在季节的更迭中纷纷凋零,寒菊却独自绽放,这种逆境中的坚守体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它不随波逐流,不迎合世俗,坚守着自己的生长规律和花期,这种品质在苏轼看来是极为可贵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受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格尊严。寒菊的品质与苏轼的精神追求相契合,他借寒菊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守自我的决心。
(三)文化内涵:传统意象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菊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屈原以来,菊花就被赋予了高洁、坚贞的象征意义,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载体。苏轼的《赵昌寒菊》继承了这一传统意象,但又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精神。
在北宋时期,社会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政治斗争和世俗压力。苏轼在诗中赞美寒菊,不仅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他希望通过寒菊的形象,倡导一种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人生追求。这种文化内涵的融合,使《赵昌寒菊》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
(四)艺术特色:诗画交融与意境营造
苏轼本身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强调“诗画本一律”,在《赵昌寒菊》中充分体现了这一艺术理念。诗中对寒菊的描写细腻入微,如同画笔在宣纸上勾勒出的生动画面。从“轻肌弱骨散幽葩”的柔美姿态,到“更将金蕊泛流霞”的绚烂色彩,再到“百草摧时始起花”的独特意境,诗人用文字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寒菊图,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闻到、感受到寒菊的美丽与魅力。
同时,苏轼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意境营造,使诗歌具有了更深远的艺术感染力。他将寒菊置于“百草摧时”的背景之下,突出了寒菊的独特与珍贵,营造出一种孤高、清冷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与寒菊的形象相契合,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在困境中,苏轼如同寒菊一般,孤独而坚定地绽放着自己的光芒,这种艺术表达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
(五)人生启示:困境中的自我成长与价值追求
《赵昌寒菊》对当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如同寒菊所处的“百草摧时”的环境。然而,我们往往容易在困境中迷失自我,放弃自己的追求和信念。苏轼笔下的寒菊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随波逐流,不畏惧困难。
同时,寒菊在逆境中绽放花朵,也启示我们要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成长。困境是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磨砺自己,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我们应像寒菊一样,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苏轼的《赵昌寒菊》不仅是一首赞美寒菊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篇。它通过对寒菊形象和品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高尚精神的追求,同时也为当代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