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作者:宋 苏轼
第一部分: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自幼聪颖好学,21岁进士及第,在文坛与政坛皆有卓越成就。其文学创作涵盖诗、词、散文,风格豪放洒脱,意境深远,开创了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却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其作品饱含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
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
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奉命前往润州(今江苏镇江)赈济灾民。润州地势险要,有“千古龙蟠并虎踞”之称,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苏轼在润州期间,凭吊古迹,感慨历史兴衰,同时与当地百姓接触,感受到百姓对贤能官员的期盼。结合自身的政治抱负与仕途经历,他写下这首词,借对历史与现实的抒写,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自身复杂的情感。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镇江自古以来就是龙盘虎踞的险要之地,我来到这里凭吊古迹,追思历史兴亡。细雨如丝,斜风轻拂,在这芳草萋萋的渡口,江南的父老乡亲都挽留我住下。
您驾着飞车,穿越彩色的云雾,红鸾相伴,青鸾驾驭。我惊讶这地方名叫白鹭洲,却并非我志同道合的归宿,于是您轻盈地想要落下却又飞走了。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上阕开篇“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点明润州地势险要,是历史兴衰的见证地,苏轼借此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描绘出一幅朦胧的江南烟雨图,细雨斜风中,芳草萋萋的渡口,江南父老挽留苏轼,展现出百姓对贤能官员的留恋,也从侧面反映出苏轼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下阕笔锋一转,“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以奇幻的想象描绘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场景,营造出神秘空灵的氛围。“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苏轼借白鹭洲之名,表达自己并非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人,内心有着更高的追求,不愿随波逐流,在超脱与现实之间展现出一种复杂的心境。整首词将历史、现实与奇幻想象相结合,意境开阔,情感深沉。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从历史层面来看,“千古龙蟠并虎踞”一句,苏轼化用三国时期诸葛亮对孙权的赞誉“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将润州的地势与历史上的帝王霸业相联系。这不仅是对润州地理形势的描写,更是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洞察。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在此地逐鹿中原,然而最终都归于尘土。苏轼站在润州这片土地上,凭吊古迹,思考着历史的规律,意识到无论多么辉煌的霸业,都难以抵挡时间的流逝,从而流露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在现实层面,“江南父老留公住”体现了苏轼与百姓之间的深厚情感。苏轼一生心系百姓,无论身处何地,都积极为百姓谋福祉。在润州赈济灾民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赢得了百姓的爱戴。百姓的挽留,既是对苏轼政绩的肯定,也是对他高尚品格的认可。这也反映出苏轼在政治上的追求,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姓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然而,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他的政治抱负常常受到挫折,这也为他的诗词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无奈。
从艺术手法上看,下阕的奇幻想象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苏轼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营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这种想象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与他内心的追求和情感紧密相连。在现实生活中,苏轼面临着仕途的坎坷和政治的黑暗,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一种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因此,他借助奇幻的想象,表达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而“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白鹭洲象征着世俗的世界,苏轼认为自己并非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人,所以不愿在此停留,而是选择继续追寻自己的理想。
从苏轼的个人情感角度分析,这首词也流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尽管他在文学和政治上都有着卓越的才华和抱负,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屡遭挫折。他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一方面,他对历史的兴衰有着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个人的力量在历史长河中是渺小的;另一方面,他又渴望在现实中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他的诗词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在《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中,他通过对历史、现实和奇幻世界的描写,将自己内心的孤独、迷茫、追求和无奈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这首词还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他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在词中并没有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情绪。相反,他以一种超脱的眼光看待历史和现实,用奇幻的想象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正是苏轼诗词的魅力所在,也是他能够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原因。
《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是一首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更反映了他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内心世界和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