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读书笔记》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作者:宋 苏轼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 –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才华横溢。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却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文学成就斐然,诗、词、文皆有极高造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奔放之作,又不乏清新婉约之篇,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诗原文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三、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 年)。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出京任职,赴杭州通判之任。他离开京城后,沿水路南下,途经颍口(今安徽寿县正阳关),初次见到淮山,并于当日抵达寿州。一路上,他目睹秋景,心怀对仕途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遂写下此诗,以景衬情,抒发内心的复杂情感。

四、诗词翻译

我日夜兼程向着江海的方向前行,枫叶飘红、芦花飞白,秋日的兴致悠长。
宽阔的淮河水面,让我一时间迷失了天际的远近,两岸的青山长久地随着船只的起伏而高低摇摆。
已经远远望见了寿州的白石塔,然而船桨还未划过黄茅冈。
眼前淮河水面平静,微风轻柔,却望不到远方,想必友人正长久地伫立在烟霭苍茫之处等待着我。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景语起笔,“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点明行程与季节,日夜兼程的奔波与枫叶芦花交织的秋景,奠定了全诗略带惆怅又悠长的基调。“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描绘淮河景色,江面开阔,天水相接,让人迷失方向,青山随船起伏,动静结合,画面感十足,尽显旅途的迷茫与新奇。“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以白石塔为标志,暗示行程推进,而船未过黄茅冈,又添几分行路之味。尾联“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由景入情,以平静的水面、轻柔的风衬托出望不见友人的惆怅,想象友人在苍茫烟霭中久立等待,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韵味悠长。

六、诗词深度解读

  • 旅途的迷茫与新奇交织
    诗的开篇“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苏轼踏上未知的旅程,日夜兼程奔赴江海。枫叶的火红与芦花的洁白,本是绚烂的秋景,却因他的奔波而染上了一丝孤独与迷茫。秋兴虽长,却少了那份闲适与惬意,更多的是对前路的未知与思索。当他行至颍口,初见淮山,“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淮河的浩渺让他迷失了方向,不知天际远近。这种迷失,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他仿佛置身于茫茫天地之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然而,青山随船起伏,又带来一种新奇之感。青山不再是静止的,而是与船一同舞动,这种动态的画面打破了旅途的单调,让他在迷茫中感受到一丝惊喜。这种迷茫与新奇的交织,正是苏轼旅途心境的真实写照,既有对仕途挫折的迷茫,又有对新环境、新经历的好奇与期待。
  • 行路的过程与期待并存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白石塔的出现,让苏轼看到了行程的推进,也让他心中涌起一丝期待。白石塔是寿州的标志,它的出现意味着目的地就在前方。然而,船桨还未划过黄茅冈,距离真正抵达寿州还有一段距离。这种即将到达却还未到达的状态,充满了张力。一方面,他期待着与友人相聚,期待着在新的地方开启新的生活;另一方面,行路的艰辛又让他对前方有些许忐忑。这种过程与期待并存的感受,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让我们看到苏轼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与期待,即使身处奔波之中,也不忘对未来的憧憬。
  • 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尾联“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平静的水面、轻柔的风,本应是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但苏轼却望不到远方的友人。这种望而不见的惆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想象着友人在苍茫烟霭中久立等待,友人的身影在烟霭中若隐若现,更增添了几分思念之情。在苏轼的人生中,友人一直是重要的精神支柱。此次离京,仕途不顺,他更需要友人的陪伴与安慰。此时,对友人的思念愈发浓烈,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友人的牵挂,更是在困境中寻求温暖与慰藉的渴望。他将这种情感寄托于景,通过描绘烟霭苍茫的景象,将内心的思念之情渲染得深沉而动人。
  • 豁达心境下的细腻情感
    苏轼一生豁达乐观,即便仕途坎坷,也总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然而,在这首诗中,我们也能看到他细腻而深沉的情感。他在描绘旅途景色时,融入了自己的迷茫、新奇、期待与思念。这种情感并非消极的哀怨,而是在豁达心境下的一种自然流露。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旅途中的点滴感受,并将其转化为优美的诗句。这种豁达与细腻的结合,使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魅力。他既能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又能细腻地感受生活中的情感波动,这种复杂而真实的心境,正是苏轼诗歌的魅力所在,也让这首诗在千年之后依然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苏轼的《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它让我们看到了苏轼在旅途中的复杂心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诗歌的独特魅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