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作者:宋 苏轼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同时也是历史治水名人。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二、古诗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三、写作背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所作,具体时间约为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这一年春天,苏轼从一场小病中康复,应好友杭州知州陈襄之邀,前往西湖踏青散心。在西湖的船上,两人共饮美酒,共赏美景。起初天气晴朗,景色宜人,但不久便下起了雨。苏轼非但没有扫兴而归,反而被雨中的西湖美景所打动,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歌。
四、诗词翻译
清晨的阳光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把重重叠叠的山冈映照得格外美丽绚烂。傍晚时分下起绵绵细雨,挽留游客在此过夜,让人沉醉在这西湖的美景中。这样的美景和情趣,自然是绝佳的,但你却无法理解、领略其中的美妙之处。如果要感受这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那么,你应该敬西湖之神——水仙王一杯。
五、诗词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以西湖的美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首句“朝曦迎客艳重冈”,以清晨的阳光和重叠的山冈为描绘对象,用“艳”字形容阳光照耀下的山冈之美,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媚的氛围。次句“晚雨留人入醉乡”,转而写傍晚时分的雨景,用“留人入醉乡”来形容雨中的西湖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界中。
后两句“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喜爱之情。诗人认为这样的美景和情趣是绝佳的,但友人却未能完全领略到其中的美妙之处,于是他举杯邀请西湖之神——水仙王来一同欣赏这绝美的景色。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无限赞美和热爱,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六、诗词深度解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情感的佳作。从诗歌的结构来看,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在写景部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晴天和雨天的对比,展现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风貌。晴天的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给人一种静态的、开朗的美;而雨天的西湖则山峦迷茫、云雾缭绕,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朦胧的美。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美丽。
在抒情部分,诗人则通过“此意自佳君不会”一句,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他认为这样的美景和情趣是绝佳的,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和领略到其中的美妙之处。这种对美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同时,诗人还通过举杯邀请水仙王来一同欣赏西湖美景的举动,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从更深层次来看,《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还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境界。他认为自然之美是无需修饰和雕琢的,它本身就具有一种无法言喻的魅力。这种思想境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洞察。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苏轼诗歌的独特风格。苏轼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自然著称,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将西湖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他的诗歌语言也非常优美、流畅,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它不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西湖的美景,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哲理思考。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激发我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