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州姚使君》读书笔记

《送信州姚使君》作者: 唐 卢纶

一、《送信州姚使君》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尤以边塞诗著称,如《塞下曲》六首,生动描绘了边疆战场的英勇与悲壮,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宰相举荐步入仕途,历任多个官职。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也寄托了个人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思。

二、古诗原文

                    《送信州姚使君》

朱幡徐转候群官,猿鸟无声郡宇宽。楚国上腴收赋重,汉家良牧得人难。
铜铅满穴山能富,鸿雁连群地亦寒。几日政声闻户外,九江行旅得相欢。

三、写作背景

《送信州姚使君》是卢纶为送别即将赴任信州(今江西上饶)的姚使君所作。信州地处江南,物产丰富,且为交通要冲,姚使君的赴任无疑对当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卢纶与姚使君或许有交情,或许出于对友人的祝福与期许,创作了这首送别诗。此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四、诗词翻译

红色的旗帜缓缓转动,等候着群官的到来;猿猴和鸟雀都静静无声,郡府的宇宙显得格外宽敞。楚国土地肥沃,征收的赋税却十分繁重;汉家的良好牧地难以得到合适的人才来管理。铜铅等矿产充斥山洞,使得山地变得富饶;但鸿雁成群飞过的地方,也让人感到阵阵寒意。不久之后,你的政绩就会传遍户外;九江的行旅也会因为你的治理而相互欢聚。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信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表达了对姚使君的祝福与期许。首联“朱幡徐转候群官,猿鸟无声郡宇宽”以朱幡的转动和猿鸟的寂静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宁静的氛围,预示着离别的到来。颔联“楚国上腴收赋重,汉家良牧得人难”则通过对比楚国的肥沃土地与繁重的赋税,以及汉家牧地的难以管理,暗示了姚使君赴任信州的挑战与机遇。

颈联“铜铅满穴山能富,鸿雁连群地亦寒”进一步描绘了信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铜铅满穴的山地象征着信州的富饶,而鸿雁连群则增添了几分寒意和孤寂。这两句诗既展现了信州的物产丰富,也暗示了姚使君在治理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复杂情况。

尾联“几日政声闻户外,九江行旅得相欢”则是对姚使君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诗人相信,在姚使君的治理下,信州很快就会传出良好的政声,而九江的行旅也会因为他的治理而相互欢聚。这种祝愿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他对姚使君才能的认可与期待。

六、诗词深度解读

《送信州姚使君》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人生哲理和深刻社会洞察的佳作。

从人生哲理层面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人生期许。诗人通过描绘信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既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成功的坚定信念。这种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积极态度。

从社会洞察层面来看,这首诗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和诗人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楚国上腴收赋重”暗示了当时社会赋税繁重的问题,而“汉家良牧得人难”则反映了人才选拔和任用的困难。这些问题都是当时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诗中对信州自然风光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治理理念和政治抱负的阐述。诗人通过描绘姚使君即将赴任的信州,表达了自己对良好治理的期望和追求。他相信,在姚使君的治理下,信州将会变得更加繁荣和和谐。这种期望和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支持,也展现了他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治理理念。

总的来说,《送信州姚使君》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智慧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卢纶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情感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人生启示和社会洞察。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面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社会现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