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读书笔记

《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约739年—约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家境显赫,但仕途却颇为坎坷。他早年屡试不第,后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卢纶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边塞诗的雄浑壮丽,也有送别诗的深情厚谊,更不乏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便是他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古诗原文

《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

暖景登桥望,分明春色来。
离心自惆怅,车马亦裴回。
远雪和霜积,高花占日开。
从官竟何事,忧患已相催。

三、写作背景

《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这首诗创作于卢纶即将离开长安,前往阌乡赴任之际。阌乡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境内,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县治。卢纶此次赴任,意味着他将离开繁华的长安城,踏上一段新的仕途旅程。在离别之际,他特地前往灞上,与友人钱起员外话别。钱起,字仲文,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卢纶交情甚笃。这首诗便是卢纶在灞上留别钱起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许。

四、诗词翻译

在温暖的春日里,我登上桥梁远望,清晰地看到春天的色彩已经来临。
离别的心情使我感到痛苦和忧伤,车马的行驶也显得犹豫不决。
远处的雪和霜已经堆积,高高的花儿却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
身为官员,究竟为了何事奔波?忧患已经催促着我前行。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景色为开篇,通过描绘暖景、登桥、望春等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快的氛围。然而,诗人笔锋一转,用“离心自惆怅,车马亦裴回”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和不舍。车马的犹豫不决,仿佛也在为诗人的离别而感伤。

接着,诗人用“远雪和霜积,高花占日开”来描绘自然景象的对比。远处的雪和霜象征着冬日的严寒和萧瑟,而高高的花儿却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最后两句“从官竟何事,忧患已相催”则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身为官员,诗人深知仕途的艰辛和不易。他感叹自己为了何事而奔波劳碌,同时又被忧患所催促着前行。这种对仕途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和感人。

六、诗词深度解读

《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蕴含了深刻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佳作。

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仕途的深刻感悟。离别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带来了痛苦和忧伤,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与亲人、友人的相聚时光。卢纶在诗中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对仕途产生了深刻的思考。身为官员,他深知仕途的艰辛和不易,但他依然选择前行,这种勇气和决心值得我们学习。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唐代文人的送别文化和仕途观念。在唐代,送别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仪式,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卢纶的这首诗便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追求。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仕途的看法和态度。他们既渴望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又深知仕途的艰辛和不易。这种复杂的情感在卢纶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这首诗还展现了卢纶与钱起之间的深厚情谊。卢纶在离别之际特地前往灞上与钱起话别,这足以说明他们之间的交情非同一般。在诗中,卢纶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感激之情。这种深厚的情谊和真挚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更加感人至深。

在诗歌的艺术手法上,卢纶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远雪和霜积”与“高花占日开”之间的对比就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总的来说,《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这首诗是卢纶创作的一首送别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许,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考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瑰宝之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解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