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畅当山居》读书笔记

《寄赠畅当山居》作者: 唐 卢纶

一、《寄赠畅当山居》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卢纶出身贫寒,早年科举不顺,天宝末年举进士不第,代宗朝又屡试不第。直至大历六年(771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才步入仕途,授阌乡尉,后历任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卢纶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边塞诗风的雄浑豪放,也有山水田园的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语言凝练,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其代表作有《塞下曲》等,著有《卢户部诗集》传世。

二、古诗原文

               《寄赠畅当山居》

古村荒石路,岁晏独言归。山雪厚三尺,社榆粗十围。
虬龙宁守蛰,鸾鹤岂矜飞。君子固安分,毋听劳者讥。

三、写作背景

《寄赠畅当山居》是卢纶寄赠给友人畅当的一首五言律诗。畅当,生平不详,但从卢纶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应是一位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君子。卢纶在诗中描绘了畅当山居的清幽环境,并表达了对友人安贫乐道、坚守本分的赞赏之情。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卢纶仕途不顺或心向自然之时,通过赞美友人的山居生活,寄托了自己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四、诗词翻译

古老的村庄,道路荒芜,岁末我独自归来,自言自语着。
山上的积雪已有三尺深,社楡树的树干粗壮,需十人合抱。
虬龙宁愿蛰伏不出,鸾鹤也不夸耀飞翔的本领。
君子应该坚守本分,安安静静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听信那些忙碌之人的嘲笑。

五、诗词赏析

《寄赠畅当山居》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五言律诗。卢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畅当山居的清幽环境,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高洁品性的赞赏。

首联“古村荒石路,岁晏独言归”以荒凉的古村和石路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萧瑟的氛围。岁末时节,诗人独自归来,自言自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孤独感。这种情感与后文对友人山居生活的赞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畅当淡泊名利、坚守本分的可贵品质。

颔联“山雪厚三尺,社榆粗十围”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和宁静。山上的积雪深厚,社楡树粗壮高大,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山居的艰苦环境,也暗示了畅当在这种环境中依然能够坚守本心、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颈联“虬龙宁守蛰,鸾鹤岂矜飞”通过虬龙和鸾鹤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品德的赞赏。虬龙宁愿蛰伏不出,不炫耀自己的力量;鸾鹤也不夸耀飞翔的本领,保持谦逊和低调。这两种动物的形象象征着畅当的高洁品性和淡泊名利的心态。

尾联“君子固安分,毋听劳者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旨。诗人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坚守本分,安安静静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听信那些忙碌之人的嘲笑和讥讽。这句话不仅是对畅当的赞美和勉励,也是诗人自己内心的写照和追求。

六、诗词深度解读

《寄赠畅当山居》不仅是一首赞美友人的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探索卢纶的思想世界和人生追求。

首先,从自然景物的描绘来看,卢纶对山居环境的刻画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他笔下的古村、荒石路、山雪、社榆等自然景物,都呈现出一种原始、质朴的美感。这种美感不仅源于自然本身的魅力,更源于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热爱。卢纶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从对友人品格的赞美来看,卢纶对畅当的高洁品性和淡泊名利的心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像虬龙和鸾鹤一样,保持谦逊和低调,不炫耀自己的力量和才华。这种观念反映了卢纶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在唐代这个仕途竞争激烈、名利观念盛行的时代,卢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赞美那些淡泊名利、坚守本分的君子,实属难能可贵。

再者,从诗的主旨来看,《寄赠畅当山居》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卢纶认为,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并不在于追求名利和权势,而在于坚守本分、过好自己的生活。这种观念与现代社会中流行的“内卷”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追求虚无缥缈的名利和权势。而卢纶的这首诗则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坚守本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此外,这首诗还蕴含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卢纶通过赞美畅当的山居生活和淡泊名利的心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苦短,何必为了一时的名利和权势而奔波劳累?与其在世俗的泥潭中挣扎不休,不如像畅当一样选择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方式,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和内心的平静。这种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在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来指引我们前行。

最后,从艺术手法来看,《寄赠畅当山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将虬龙和鸾鹤作为友人品格的象征、将山雪和社榆作为山居环境的描绘等。这些意象和比喻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深化了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同时,卢纶还运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友人的高洁品性。如将虬龙和鸾鹤的谦逊低调与世俗之人的炫耀张扬进行对比、将山居的清幽宁静与仕途的喧嚣繁忙进行对比等。这些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层次更加分明、主题更加突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