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读书笔记

《嫦娥》作者: 唐 李商隐

第一部分 《嫦娥》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构思精巧,情感深沉,风格秾丽,尤其擅长写爱情诗和无题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李商隐的一生仕途坎坷,身处晚唐政治腐朽、党争激烈的时代,他的诗歌中常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嫦娥》便是其众多佳作中的一首,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嫦娥》一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凿定论,但结合李商隐的一生境遇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推测。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政治腐朽、党争激烈,他虽有才华却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仕途坎坷,抱负难伸。此诗或许正是诗人借嫦娥孤栖月宫中的寂寥,抒发自己在现实中孤独、苦闷且无奈的心境。他在清冷高远之处独自品味寂寞,于时代的倾轧下,以诗寄情,在神话与现实的交织中,寻找情感的寄托与宣泄口。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嫦娥》一诗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嫦娥在月宫的孤寂生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首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通过描绘云母屏风上的烛影,营造出一种幽静、冷清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次句“长河渐落晓星沉”,进一步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气氛,银河逐渐西移垂地,晨星也渐渐地隐没低沉,仿佛整个宇宙都在沉睡,唯有主人公独自清醒,承受着无尽的孤独与寂寞。

后两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嫦娥偷吃了长生不老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然而她是否真的得到了幸福呢?诗人用“应悔”二字,表达了对嫦娥选择的质疑与同情。嫦娥在月宫中面对着碧海青天,夜夜孤独无依,她的内心是否充满了悔恨与无奈?诗人通过嫦娥的形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追求长生不老、远离尘嚣,是否真的能够带来幸福?还是只会让人陷入无尽的孤独与寂寞之中?

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含蓄而深沉,没有直接诉说愁苦,而是通过描绘景象和寓言式的人物形象,将诗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同时,诗中的“云母屏风”、“长河”、“晓星”、“碧海青天”等意象也极具美感,共同营造出一种幽远而神秘的意境。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嫦娥》一诗不仅是一首表达孤寂与思念之情的抒情诗,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与人生思考的佳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

首先,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嫦娥在月宫的孤寂生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嫦娥的形象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与象征。她偷吃了长生不老药,远离了尘嚣与爱情,飞奔到月宫,成为了永恒的孤独者。这种选择看似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实则失去了更为珍贵的东西——爱与陪伴。诗人用“应悔”二字,表达了对嫦娥选择的质疑与同情,也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追求长生不老、远离尘嚣,是否真的能够带来幸福?还是只会让人陷入无尽的孤独与寂寞之中?

其次,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运用了象征与寓言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寓于嫦娥的形象之中。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人类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与追求。而诗人则巧妙地借用了这一故事背景,将嫦娥的形象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寓言式的艺术效果。这种手法不仅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也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意象的叠加与对比,营造出一种幽远而神秘的意境。首句“云母屏风烛影深”中的“云母屏风”与“烛影”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幽静、冷清的氛围。次句“长河渐落晓星沉”中的“长河”与“晓星”两个意象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银河的广阔与晨星的渺小、永恒与短暂相互映衬,进一步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气氛。后两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中的“碧海青天”与“夜夜心”两个意象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碧海青天的广阔与美丽与嫦娥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富有张力。

再者,从哲理思考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往往伴随着得与失。追求长生不老、远离尘嚣看似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实则失去了更为珍贵的东西——爱与陪伴。同样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各种选择:是追求物质的丰富还是精神的充实?是追求名利地位还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些选择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权衡利弊。而《嫦娥》一诗则通过嫦娥的形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在追求永恒与美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与温暖,不要让孤独与寂寞成为我们生命的全部。

最后,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嫦娥》一诗也体现了晚唐时期的文化氛围与审美趣味。晚唐时期政治腐朽、党争激烈,文人士大夫们常常在诗歌中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嫦娥》一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对嫦娥形象的描绘与寓言式的表达,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与手法也体现了晚唐时期诗歌的审美趣味:含蓄而深沉的情感表达、幽远而神秘的意境营造以及象征与寓言手法的巧妙运用。这些特点都使得《嫦娥》一诗成为了晚唐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综上所述,《嫦娥》一诗不仅是一首表达孤寂与思念之情的抒情诗,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与人生思考的佳作。它通过嫦娥的形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同时运用了象征与寓言的手法、意象的叠加与对比等艺术手法营造出一种幽远而神秘的意境。这些特点都使得《嫦娥》一诗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之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